最新动态 >
两会热议的儿童心理健康话题,家长可以做什么?这份指南请收下!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1-03-15 阅读数:
【来源:澎湃新闻】
2021年的两会已经顺利落下帷幕,在会议中,全国政协委员、广东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提交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提案,将“儿童心理健康”这一议题又带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之中。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高危时期,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或障碍包括:学习问题、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及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等。
今年年初,北京市政协委员朱敏就曾表示,少年儿童缺乏对外来挫折与压力的对抗能力和自我判断能力,加之社会上和家长中普遍存在“小孩子哪有什么心理问题”的观念,导致早期、轻症的心理问题诊出率较低。因此,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应当进行提早干预,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除此之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向公众发出警示,自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发生以来,全球每七名儿童中就至少有一人(约3.32亿),在本国强制性或建议性的全国范围“居家防疫”政策下生活了至少九个月,这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福祉带来挑战。
大数据看“儿童心理健康”
约半数精神障碍始于15岁之前,75%始于步入成年早期之前
据估算,全球每四名儿童中就有一人生活在父母一方患有精神障碍的家庭中
全球范围内儿童心理障碍的发生率约为 20%,近年来国内的调查发现儿童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约为 5%~30%
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长期处于疾病状态或身体残疾的儿童会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与照顾者或他们的同龄人之间的困难关系(如忽视、虐待关系或欺凌),可能会使儿童面临依恋困难和长期心理健康困难的风险,影响他们形成和维持友谊和关系的能力。
自闭症谱系障碍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其他情况也会使儿童变得感性和敏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样的孩子不仅每天会经历更多的挑战,而且他们也更容易在调节和管理情绪方面遇到困难。
要警惕的行为信号
孩子突然退出社交活动或他们曾经喜欢的游戏活动。
孩子表现出挑战性行为的增加,如发脾气或身体攻击等。
孩子可能过分关注某些活动或惯例,打乱秩序给他们带来了高度的焦虑。
难以入睡或难以保持睡眠状态等睡眠上的变化,也可能是情感障碍的表现。
饮食上的变化,比如不吃饭,也可能是另一种症状。
是否有一些事情是其他同龄的孩子做起来没有问题但自己孩子却做起来非常困难的。
注意孩子行为上的任何突然变化
可考虑的有效策略
每天与孩子进行至少15分钟不间断无打扰的一对一交流。
把自己的电子产品放在一边,把工作放在一边,和孩子一起玩耍。
成为孩子特定需求的专家,并预测可能会让他或她难过的事情。
支持孩子勇敢地面对恐惧。
向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或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寻求全面的专业评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czlxl@czlxl.cn